教师实习体会

时间:2025-06-27 10:04:23
教师实习体会(10篇)

教师实习体会(10篇)

教师实习体会1

何为因材施教?因材施教一词最早出自于《论语》子游问孝、子夏问孝朱熹集注引宋程颐曰:“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通俗的来说因材施教就是让老师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识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经过两个月的实习锻炼,我越发的认为因材施教不单纯的只是一种教学原则,它更是一门研究学生的学问。以前在学校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谈到对待学生因材施教,但是当来到实习学校开始教学接触学生时,才慢慢的体会到因材施教的真正内涵。正如: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通过这段期间的教学工作,尤其是在中途接手了第二个班级以后,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就在我的日常教学中开始生根发芽。我认为,因材施教要从两个层面去谈,一是年级层面;二是班级层面。

从年纪层面上来讲,由于国家目前的教师资源现状,导致多数学校出现一名老师带多个班级的情况,同时学校的教学模式是一对多的教学模式而不是一对一家庭教师辅导的教学模式,所以从年级角度来讲,每个班与每个班的学习氛围、方式以及态度等都会有差异。就我教的这两个班级而言,1818班学生学习热情高,思路活,课堂活跃,学习氛围显得十分浓厚,属“积极派”;1825班的学生课堂安静,紧跟老师思路,认真听讲做笔记,属“消极派”。对于这两个班级的学习情况我树立了针对性的教学理念,1818班实行玩中学的教学理念,所谓的玩中学就是多做活动,多讨论,多说一些生活中趣事,保证学生一直保持一种高昂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在玩耍中学到我要教授的学习内容,虽然讲课的进度会慢一点点,但是我认为这样做会更有益于孩子。当然教无定法,我也曾试着用平淡的教学方法去教1818班的孩子,结果我的教学任务是完成了,但整个课堂十分消沉,学生对我所讲有些不知所云,因此,我认为玩中学更适合他们。而对于1825班我则是实行的学中玩教学策略,在他们紧跟我的教学思路的过程中,偶尔娱乐下课堂氛围,使学生不至于一节课都处于一种紧绷的状态,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学习中途活络下自己的思维,调整下自己的情绪,同时也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缓解下在一中这种高强度教学模式下导致的困意。

其实相比于年级层的因材施教,班级的因材施教也就是我们常谈的对学生的因材施教才最是考验老师能力的。毕竟年级中的班级可以作为一整体来看,但班级中的学生确是实实在在的不同个体。而且今年的涞源一中班级教学模式也与以往不同,今年涞源一中高一部取消了体育特长生的班制,将体育特长生分插到普班里学习文化课程,这就更突显出了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态度、情感心理的不同,

这就要求老师不能用对待大多数学生那样的教学方法去对待他们,这样有时不仅不会促进学生学习,反而使他们觉得知识太难而打消了他们的学习动力。每个孩子都有自身的闪光点,正所谓:天生我才必有用,发现学生的优点,从优点下手循序渐进的教学,往往会取得令人欣慰的结果。

遇“大材”施“大教”,遇“小材”施“小教”,人无不变故教无定法,人无一类故因材施教。

教师实习体会2

从最初站上讲台的局促不安到如今的得心应手,两个月的顶岗生活给予了我太多经验和机会。从学期初的畏惧堂到现在希望有更多的机会讲,顶岗实习也承载着我太多成长的轨迹。上周的教研时间老师们向我提出准备一节公开的建议,我听过后欣然接受。虽然心底里还有一丝紧张与局促,但是面对公开这个机会我希望能通过一节的时间发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与缺点,及时改正问题,成为更加优秀的教师。

随着本学期时间一点一点的推移,本知识的学习也逐渐进入了尾声,第四单元的学习内容从集体走向了法律,我所准备的公开是第九第一时《生活需要法律》相关知识。本节是法律这一单元的开,承接之前所学习的个人与集体,并为之后的第十进行了基础知识的铺垫。

本节的授过程我采取了多种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中采取小组游戏的方式进行法律接龙,使学生初步了解法律,在讲授依法治国的基本国策以及法律与我们相伴一生时插入了央视的两个短视频形象直观的向学生们展示等融入了我自己的教学理念,使学生能够在活跃、积极的堂中学习知识。

老师们对我的教学环节设计也进行了肯定,视频运用得当、导入贴切等,但是此外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具体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注意教师语言的严谨性。教师是教书育人的职业,承担着教育学生的责任,教师在堂上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影响到一个班级的学生,因此教师在堂上一定要注意自身语言的科学与严谨,用词要准确,我的堂用语“一项法律”中量词的表述不够准确,应该用“部”描述法律。

2、注意教学环节时间的分配。一节只有4分钟的时间,在教师备的过程中已经在教案的书写中大致确定了教学环节的时间,如何利用这宝贵的堂时间达成自己教学目的显得尤为重要,教学重难点部分的讲解应该花费更多的时间,我在讲中的时间把握不够科学,前后两个框题知识时间分配比例有些失衡。

3、注意全体学生的堂参与。每一位学生都是堂的主人,都要参与到堂的互动与学习中,作为教师尤其要注意后排学生的动向,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堂提问,做好堂笔记并理解教学内容。讲过程中教师的目光也要估计到所有学生,观察每一位学生的堂状态,及时提醒学生。

通过这一堂给予了我太多的收获,很感谢教研组的老师能够提出建议,帮助我成为更加合格的教师,教学是一终身的事情,每个人都在不断进步,今后我也依旧会在实践中逐渐完善自己,与其他老师交流意见,珍惜顶岗实习带给我们的宝贵机会。

教师实习体会3

到xx实习已经两周了,我们实习小分队的四名实习老师也都陆陆续续地正式进入了工作状态,虽然平时任务比较重,但每周六日的双休让我们有足够的时间放松和反思总结,这让我们每个人都感觉过得很充实。这周六天气很好,是个春游的好机会,于是我跟张老师还有另外两名实习的队友相约去了金祖登游玩。

在去的路上我们见识了庞大的燕石化厂,我已经不记得走出燕化公司的管区用了多长时间了,留在脑海里的依然是遍布街道和住宅角落的管道,我虽是化学专业的学生,但这也是我第一次见识真正的化工厂外貌。

在这之前我都是在教授的上看各种反应釜,换热器等化工设备的图片,现在真正的看到了实物,这种视觉的震撼和真切的感受我是从没有过的。这让我联想到了在化学教学中我们的实验与多媒体的区别。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排除掉很多比较危险的我们只能通过视频向同学们展现或者教师演示的实验之外,大部分实验我们现有的条是完全可以让同学们去亲自进行实验的,很多时候我们不是吝惜实验药品,而是吝惜时——觉得组织学生自己去进 ……此处隐藏4171个字……的不足。

学生在本质上都是好孩子,作为老师,我们要时刻谨记自己的使命和任务,不仅传道受业解惑,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做一个人,做一个堂堂正正,问心无愧的人。

教师实习体会8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而我想说,以史为导,可以巧知数学。

进入实习教师的角色已经一个多月了。在这些登台讲课的日子里,我发现每次的新授课出现的问题好像都会相对地多于习题课、复习课等其他类型课出现的问题。不仅仅是课程进展不够顺利,而且课堂的氛围好像也不是那么的活泼。为此,我试着舍掉“以旧换新”式的利用学生已有知识背景的课堂导入,采用通过一些相关联的数学史、一些数学中的奇闻轶事来引入新课、解释新知的授课方式,希望可以有所进步。试验还没持续一周,我就可以明显的感受到学生的课堂表现更活跃了,对于新知识的领悟似乎也更透彻了,课程的进行自然也更顺利了。

实验初见成效的我不禁在想,问题的关键在于什么方面,在以后的教学中又将如何做到“防患于未然”。对比前几周的教学来看,过去的日子里我会强调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意义,主要是对于学生自己的逻辑和人本身的意义什么的,会随时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却从来没有深刻地意识到问题的关键在于他们对于数学历史的不了解、对于数学发展的不了解以及对于如何构建数学体系的茫然。当然,知识基础不够扎实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从知识的完整程度来看,没有适当的历史叙述,这些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相互关联对于学生来讲自然是费解的。

还好,现在的我意识到了。意识到数学史的共同学习不仅可以提供整个课程的方针,使课程的内容互相联系,而且使新的知识跟数学思想的主干也联系起来,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应用数学思想解决问题。同时,学生还可以看到数学发展的曲折和数学家所经历的的艰苦曲折的道路,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由此可见,学习数学发展史,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学生不仅获得真知灼见,还可以从数学角度出发去领悟他们的运动技巧。

此外,从不同学科之间的互通性来看,数学史的学习也有助于学生积累语文素材,从而可以完成更好的语文写作。而且,了解国内、国外的数学史也有助于他们与不同地域、不同国家的运动员们的沟通、交流。

未来的日子里,希望我们可以一起通过对于数学史的了解,促进我们对于数学、人生的共同学习。

教师实习体会9

曾经有个问题触动了我:在上课的时候你关注谁的眼睛?尖子生、中游生还是学困生?如果是我的话,我会更加关注学困生的眼睛,但是有经验的老师却说他会更加关注尖子生的眼睛。关注尖子生目的是通过好学生来带动整体的学习,如果一堂课尖子生的积极性都调动不起来的话,更妄谈其他学生了。虽然关注尖子生的眼睛与“关注每一位学生”的理念相违背,有精英教育之嫌,但是细想来是有些道理的。

回想我的教学,我曾一度把很多的精力和注意力放在了学困生身上,放在了维持课堂纪律上,有的时候甚至为此耽误了教学的进度,弄得自己疲惫不堪还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尖子生在课上吃不饱,而中游生吃不好,学困生吃一点,这样不是达到整体的均衡,而是造成一种教育的失衡。关注尖子生的眼睛,并不是讲高难度的题目、心得体会提高难度的问题,也不是对学困生置之不理、放任自流,出发点是为了让课堂上积极进取的精神取代懒散沉闷的精神,让前进者得到前进的乐趣,让后进者受到前进力量的感召,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是比教师单纯得说教和维持更有效的,一旦形成将是一种持久的向上动力。所以在一个班级中,培植几个能带头学习、带头回答问题、带头积极思考的尖子学生,是何其重要啊!同时,在实行小组教学的形势下,班级内尤其要注意发挥尖子生在小组内的领导作用和组织作用。

每当我录课或者有各种指导老师听我的课时,我都会选择七年级(14)班。在这个班中,刘x、杨x、刘x、辛x、林x等一些同学在班里学习成绩不错,并且积极配合老师的提问,认真思考,踊跃回答。这些同学不仅仅自己在课堂上思考、互动、回答,还主动和周围小组成员合作和交流,使得整个课堂都处在一种和谐的学习氛围中。这种课堂氛围对于我们实习生来说真是难求啊。其实,我在我的其他班也营造构建这样的学习氛围,让尖子生成为课堂氛围的推动力,让积极回答的同学成为课堂的主角,让每位同学都成为课堂氛围的构建着,让整个课堂成为学生们的课堂,我仅仅在课堂教学方面起到引导和归纳的作用。

工作总结作为实习教师,我们要有针对性地关注学生们的眼睛,让整个课堂的学习氛围焕然一新。

教师实习体会10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古人提倡每天反思自己,回想自己这一天做的事情,以求得到自身的改正和提高,作为一名职场小白,实习教师的我们,更应该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以达到快速成长,提升自己的目的。

实习生活充实而忙碌,每一分每一秒都被充分利用,可以说几乎没有太多的空闲时间,那么我们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去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呢?

我认为教学反思主要应该从三个方面去反思,反思自身,反思学生,反思堂。

一、反思自己

教师是一堂好的总导演,从上前的准备,到堂上的师生互动,再到下的练习检测,这些都需要老师去精心准备,我们每天都应该问问自己,上前准备充分吗?堂上和学生互动良好吗?堂节奏紧凑吗?下练习有质量吗?从每一个自己可以把握到的环节去反思自己,问自己能不能再做的更好一些,如果再重新讲一次,会不会删除或者增强某一环节,使堂变得更好呢?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反思的。

二、反思学生

学生是堂组成的重要一部分,我们讲,主要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学透,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到所教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程度,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去选取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环节,我们每天都需要反思这一堂上学生的表现,反思学生能不能跟上自己的节奏?学生是否有兴趣接受新知识?自己和学生互动是否良好?学生下作业是否都能按时完成?作业完成情况如何?从学生的角度去反思自己的堂,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三、反思堂

如果想要上好一堂,必须把握好上的每一个环节,让自己设计的教学紧凑,高效的进行,堂的环节有很多,例如新知导入,知识探索,讲解新知,练习巩固,堂小结等,每一个环节都是一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需要从各个环节去反思自己的这一堂,反思导入是否新颖?反思知识探索是否适合学生水平?反思知识讲解是否透彻?反思练习巩固是否包含所教知识?反思堂小结是否短小精悍?最后还要反思这几个环节是否紧密相连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对堂的反思。

也许你会说时间紧而忽略了教学反思,也许你会说教学反思无关紧要而弃之不理,也许你会说自身能力强而不需要教学反思,这些都不过是自己找的借口罢了,没有教学反思,讲不过是靠自己的主观意识,没有科学性,实用性,上多少也不会有太大提高,只有通过教学反思,你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每一天每一堂争取都进步一点点,让自己上的每一堂都有意义,希望通过这半年的努力,自己有所收获,愿这半个学期,不负自己,不负学生,不负实习时光。

《教师实习体会(10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